星空体育在线登录:。这场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19座城市的105个场馆中全面展开,涵盖田径、游泳、篮球、射击等34个大项。
广州作为核心赛区之一,早已整装待发。从承办开幕式的奥体中心,到焕然一新的越秀山体育场、南沙体育馆,一座座熟悉的地标正以全新面貌迎接全国盛会。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州的“宝藏”场馆,看一座体育名城的再次出发。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位于广州天河黄村,是为举办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而建的主场馆,投资16.7亿元。这座可容纳约7.5万人的宏伟建筑,将在2025年再次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核心场地,承办开幕式和田径赛事,由此成为见证两届全运会盛况的“双全运场馆”。
场馆的设计灵感源自广州的市花“木棉花”。最为标志性的特征是它波浪般起伏的飘带式屋顶,打破了传统体育场封闭沉重的设计,形似一片片绽放的花瓣,充满了动感与美感。为迎接十五运会,场馆在保留经典设计理念的同时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了新材料与新技术,并提升了无障碍和智慧化设施,让这座经典地标焕发出新的活力。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最初是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而新建的核心场馆之一,曾作为第16届亚运会游泳和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地。这座总投资2.78亿元、可容纳4136名观众的现代化场馆,将在十五运会期间再次扮演重要角色,承办跳水与水球两大水上项目的激烈角逐。
该馆的建筑规划设计独具一格,其蓝白相间的双色螺旋流动造型,不仅充满了现代感,也巧妙地隐喻了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为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场馆进行了精心的升级改造,包括拓宽跳台、更换跳板、增设陆上训练器材,并对破损部位进行了全面修复,以确保这座经典的亚运场馆能以最佳的运作时的状态和安全标准,迎接全国顶尖运动员的到来。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被誉为“岭南体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场馆之一,可容纳12,766人。其历史可追溯至1300多年前的唐代“阅武堂”,历经明代“演武场”和清代“东较场”的沿革,不仅是古代军队操练、阅兵的重地,更见证了北伐誓师等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进入近现代,它作为广东乃至中国现代体育的摇篮,承载了几代广州人的记忆,并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第九届全运会,2010年亚运会及女足世界杯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深厚的历史文脉使其成为广州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
为迎接十五运会,场馆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造内容有对场馆内部进行翻新改造(包括结构加固、室内装修及观众席看台改造、安装工程等)、扩建广东省体育博物馆、新建顶棚工程、无障碍环境提升、外立面工程提升等,这座古老的体育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东体育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内,是广州知名的综合性室内体育场馆之一,长期承担省、市级竞技体育和训练任务。场馆由主馆和副馆组成,可承办篮球、排球、体操、乒乓球等多种室内项目,并具备训练与大众健身双重功能。在十五运会期间,场馆将作为女子足球比赛热身训练场馆。
广东体育馆的改造提升内容有屋面与外立面防水修缮、照明与通风系统优化、观众与运动员功能区改造,以及主副馆旁边的环境整治。场馆同步引入智慧化运营系统,提升能耗管理与赛事服务水平。此次改造既保留了老场馆的结构记忆,也让其在赛后能更好服务专业训练与全民健身,成为城市体育功能更新的典型范例。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始建于1984年,并于1987年为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正式落成。作为广州乃至全国的重要体育符号,这座场馆先后承办了六运会、九运会、首届女足世界杯决赛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
为迎接十五运会,这座场馆迎来了又一次全面的焕新升级。改造后的场馆设有53,266个座席,工程不仅包括对内部结构加固、装饰装修、外立面修缮等常规更新,更着重于赛事专项系统的提升和绿色智慧化改造。通过应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太阳能光伏系统,它已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馆改造项目。此次升级在提升现代化功能的同时,也精心保留了其经典的外观风貌,旨在让这座体育殿堂在新的时代里,以更安全、更绿色、更智慧的姿态延续辉煌。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作为天河体育中心三大主体场馆之一,自1987年为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建成以来,便一直是广州体育乃至文化生活的重要地标。这座外观呈独特六角形设计的建筑,与体育场、游泳馆共同构成了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璀璨明珠。在其辉煌的历史中,不仅成功举办了六运会、九运会、广州亚运会羽毛球赛等重大综合性赛事,还举行过羽毛球、篮球、体操、摔跤、桌球等多个项目的专业国际国内大赛,同时也是CBA广州龙狮队的主场。
为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这座拥有深厚底蕴的体育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场馆设有7000余个座席,内部从结构加固到室内装修,外部从立面翻新到赛事专项工程都焕然一新,旨在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更安全、舒适、现代化的竞赛与观赛环境。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自2006年建成以来,便以其极具现代感的设计成为了广州大学城内最为绚丽的标志性建筑。整体造型犹如一面鼓满朝气的风帆,其圆形穹顶覆盖着带有贝壳光泽的进口拉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动感。这座拥有40,543座的现代化场馆,曾举办过东京奥运会橄榄球项目亚洲区女子资格赛、足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世界女子七人制橄榄球系列赛、第16届广州亚运会足球和橄榄球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
此次改造的核心理念在于融合体育与生态,共享赛事与休闲,塑造全动生活的新体验。不仅涵盖了场地硬件、赛事功能用房、体育工艺和园林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使其达到最新的国际赛事标准,更重点加强了安全检查、医疗急救等服务保障能力。
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内的攀岩场,是为本届全运会攀岩项目特别升级改造的专业场地。通过原难度道构筑物岩壁更换、场馆开放服务处翻新,新建速度道岩壁构筑物、抱石道岩壁构筑物及热身场等,并增设约1500个临时座位,赛场基础设施功能得到全面完善,已达到承办国际攀岩赛事的标准。
作为全国首个“零碳体育场馆”改造项目,该攀岩场从三方面系统性地实现了节能降碳。在设计上,通过增强遮阳、优化自然通风等被动式策略最大限度降低能耗需求;在设备上,全面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和LED灯具,大幅度的提高能源效率;在能源补偿上,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高达20万度,远超场馆自身约3.26万度的年耗电量,不仅实现了“零碳运行”,富余电力还可供给相邻场馆使用。
广州体育馆位于白云区,建成于2001年,为迎接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而迁建,是广州最早具备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综合体育馆之一。体育馆总投资达12亿元,由主场馆、训练馆和大众活动中心组成。设计上独树一帜,采用下沉式结构,大部分建筑位于地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高空俯瞰,三个场馆的屋顶形似三朵浮云,简约而富有诗意,是“以人为本,回归自然”设计理念的经典体现。
场馆的最新升级改造包括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通过智慧场馆科技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了智慧场馆平台化、运营决策数字化、无人值守自助化、训练辅助视频化;场馆外廊为功能房间提供建筑自身外遮阳,顶棚采用天幕设计,大大降低了场馆的太阳辐射照度,节约了建筑能耗。
地处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越秀山体育场,始建于1926年,时称观音山足球场,1950年由万余名市民协助重建。它是第十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之一,也是南粤足球的发源地。球场依山而建,环境幽雅,主看台外立面保留了典型的岭南建筑元素,是城市历史与体育文化的交汇点。
本次改造秉持“体育魂、岭南味、国际范”的原则,在尊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现代化提升,力求与广州传统中轴线和越秀山的自然景观相呼应。改造后,场馆的蓝色跑道更显时尚活力,与深绿色的挡墙、渐变黄色的座椅以及灰色的看台盖罩和谐搭配,色彩运用与山体环境融为一体。比赛草坪也全面翻新,并配置节水灌溉系统,灯光升级为更高效率节约能源的LED赛事照明及智能照明系统。
广州飞碟训练中心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是专为飞碟射击项目打造的专业场地。场馆占地约9.52万平方米,地处环南昆—罗浮山地带,四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有利于射击精度与环境稳定。中心设有主体楼、赛事辅助区与靶场,训练与比赛兼顾,是地区级高标准的飞碟运动基地。
飞碟训练中心在2025年初完成升级改造。改造内容涵盖整体的结构修补、室内外布局优化、智能系统升级、抛靶机系统替换、环保监测设施完善等。升级后场馆配备5套国际标准飞碟靶场、639个观众席位、140间标准宿舍、75间功能房,并引入新型抛靶设备与智能化管理系统,赛事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南沙体育馆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建设的配套体育场馆之一。场馆设有固定看台6031座,活动看台2506座,可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多种体育赛事与群众活动,是南沙区重要的体育基础设施。
经过近一年改造,南沙体育馆以“绿色、智慧、可持续”的新面貌亮相,功能多元且亮眼。改造内容有更新木地板、声光电系统、座椅、更换照明音响设备、增强多场景切换能力;引入智能票务、赛事数据系统、低碳照明等智慧设施;扩充无障碍通道与观众席、完善停车与入口动线,同时在外部广场、绿化、景观设施上同步提升,兼顾赛事功能与社区共享价值。
广东射击馆坐落于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内,是广州赛区承接步枪、手枪射击项目的主要场地。馆内配备10米、25米、50米多个标准靶位和相应的配套功能房、枪弹库与决赛场地,是一个具备全要素配置的射击赛事设施。
全运筹备期间,广东射击馆进行了扩建与升级。扩建工程使建筑总面积达约 1.93万平方米,高度约21.5米。馆体外立面采用线性金属百叶设计,结合运动意象,内部则配置 80个10米靶位、16个5米靶位、80个50米靶位,并完善决赛馆、枪弹库、辅助功能用房等。同时工程融入绿色节能技术,如高性能保温材料、雨水回收、智能空调系统、节水设备等,提高能效与舒适度。
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位于广州天河区,是广东省的重要综合训练基地。为了承办9月20日-25日举行的十五运会现代五项赛事,黄村体育训练中心新建了一座综合训练馆,场馆总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高度约39米。
综合训练馆设地上4层地下1层。其中建筑首层为游泳竞赛区、观众席及相关赛事功能用房,设置了50x25米标准比赛池;二层为击剑比赛馆,设有10条击剑剑道及观众席。赛后可满足国际国内大型现代五项赛事及日常国家队和省队训练要求,可解决中心手球、铁人三项、现代五项游泳、现代五项击剑、攀岩等项目训练场地问题。
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现代五项跑射场位于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南侧主入口附近,为赛前临时搭建场地,有现代五项跑射联项、障碍、马术场地,激光射击场现有靶位40个,跑步场地一圈为600米,马术场地为专业马术障碍赛场地一座及马匹热身场地一座。
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米岗村的广东激流回旋赛场,是一座为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而生的历史性场馆,它见证了激流回旋项目首次被列入全运会比赛的历史时刻。为承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赛场进行过翻新。
在时隔24年再次迎来全运会之际,它更是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主要建设内容有:扩建激流回旋赛道并新增回输水道、建设赛事馆和训练生活楼、改善景观等。
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坐落于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这里不仅是广东省体育局的船艇训练基地,也是广东赛艇队与皮划艇队的“大本营”。它为第九届全运会而建,投资2.5亿元,拥有长2500米的国际标准人工赛艇湖及完善的配套设施。
如今,这座具备优越自然条件和专业硬件的理想水上赛场,将再度迎来盛会,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的赛艇与皮划艇(静水)赛事。
广州体育学院亚运篮球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拥有3223个座席,曾承办2010年亚运会篮球比赛、2017年金砖国家运动会的排球比赛等大型国际性单项比赛。
在筹备全运会期间,场馆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包括:更新比赛木地板、更换观众座椅、修复内墙与天花板、改善通风空调系统、升级照明与音视频设施、优化消防及弱电系统、完善无障碍通道和指示标识等。总维修改造面积约13,130平方米,预算在千万元级别,力图使场馆在赛事期间达到标准化要求并呈现优良观赛体验。改造工程于2025年8月完成。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为本届全运广州赛区新建场馆之一,也是广东高校顶级规模的综合体育馆之一。馆体总建筑面积约52,448.48平方米,可容纳约7570名观众,涵盖竞赛馆、训练馆、游泳馆与配套服务区。该馆兼顾比赛、日常训练与校园活动,是广州赛区面向未来的重要设施。体育馆项目自2022年8月正式开工,2023年12月竣工,2024年7月正式启用。
(注:U16女足赛已于5月30日至6月10日在广州赛区的四个场馆举行。这项赛事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竞赛组别,此前全运会女足最低年龄段为U18组别。)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服务热线
星空体育app网址
18024330488